首页 资讯 正文

复旦四校区开放迎全球校友返校,“复旦创业人股票基金”启动

体育正文 15 0

复旦四校区开放迎全球校友返校,“复旦创业人股票基金”启动

复旦四校区开放迎全球校友返校,“复旦创业人股票基金”启动

昨天(5月24日)复旦(fùdàn)大学(fùdàndàxué)全球各地4000多名校友回到母校(mǔxiào),共同参加“相约百廿 辉映卿云”——2025复旦大学校友返校日。复旦大学邯郸、枫林、江湾、张江四个校区同步开放,校友们可以走进科研平台、院系参观打卡。返校日大会上(shàng),四位毕业(bìyè)10年到40年的校友分享了自己的成长以及(yǐjí)在复旦的收获,同时启动的还有复旦创业人股票基金以及一系列活动。 自2012年来(niánlái),复旦(fùdàn)大学(fùdàndàxué)秩年校友返校日活动(huódòng)已(yǐ)在线下举办十届。此次返校日活动中,相聚校友的年龄横跨半个世纪,年长者已阔别母校一个甲子,其中,1965届新闻系校友陈培发为秩年返校校友中的最年长者,毕业后,他留校任教,直至退休,将春华秋实都留在复旦。 这场特殊的报告会,四位(sìwèi)校友毕业跨度40年 在上(shàng)午的主题大会上,毕业10年、20年、30年及40年的秩年校友代表先后分享自己(zìjǐ)的成长经历。 2015届历史学系本科校友、人民日报社西藏分社记者、西藏五四青年奖获得者徐驭尧在校8年伴随着《复旦青年》这份报纸(bàozhǐ)的(de)(de)共同成长。他在参与办《复旦青年》的过程(guòchéng)中,也(yě)和众多复旦青年对话,并思考着同一个问题——青春应该怎样度过(dùguò)?毕业后,他选择前往西藏工作,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记录时代变迁。在西藏2000多个日夜,走过74个区县,“今天,我还在寻找属于我的答案”。 “从(cóng)邯郸、枫林再(zài)到(dào)附属医院,我完成了从本科到医学博士的培养,从一名医学生成长为一名青年医生。”2015届临床医学八年制校友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副主任医师刘歆阳分享(fēnxiǎng)了自己如何通过转专业成为一名医生的历程。 在校期间,得益于复旦通识教育和转专业政策,她听从初心召唤,转到了临床医学八年(bānián)制专业;毕业前,她曾在誓言(shìyán)碑前(bēiqián)写下人生目标——做一个让病人感到温暖的医生。“10年过去了,这依然是我朴素的理想(lǐxiǎng)。” 毕业后,她受周平红(zhōupínghóng)教授(jiàoshòu)启发,她进入中山医院内镜中心,投身消化道肿瘤的早诊早治,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。 “钟扬老师说,科学不仅是论文和实验,更是用技术解读生命(shēngmìng)复杂系统的勇气。所以我在本科论文就尝试用NLP分析数百篇文献,构建了基因调控网络知识图谱。”在校期间经历的点点滴滴,让(ràng)2005届生命科学学院本科校友、予果(yǔguǒ)生物科技(北京)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夏涵至今(zhìjīn)依旧历历在目。毕业(bìyè)后,怀着“让病原诊断更简单”的使命,他开始创业,开发的产品可快速分析锁定病因,完成42万次病原检测,帮助全球(quánqiú)患者重燃希望。回顾毕业20年的历程(lìchéng),他感慨(gǎnkǎi):“正是‘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’的校训让我一路敢于创先,让中国的创新走向世界,守护(shǒuhù)更多生命!” “回顾过往,是母校滋养了我的成长。”1995届国际政治系本科校友,1998届国际政治系硕士校友,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,南开大学出版社社长、总编辑王康毕业后就回到家乡从事编辑工作(gōngzuò),“最(zuì)初的作者和(hé)最重要的作者都是母校老师(lǎoshī)”。与(yǔ)国际政治系合作,她完成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套丛书“复旦政治与行政(xíngzhèng)研究”;与哲学学院陈学明老师合作,她编辑的《中国为什么还需要(xūyào)马克思主义》获“五个一”工程奖、《中国道路(dàolù)的世界意义》获“中华优秀出版物”奖、《20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历程(lìchéng)》为天津人民出版社第一个国家出版基金项目…… “作为60后,我们(wǒmen)非常幸运地见证了改革开放的(de)全过程,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(biànhuà),祖国(zǔguó)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母校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。”1985届化学系本科校友、复旦大学复杂体系多尺度研究院院长马剑鹏说。 他从(cóng)复旦走向世界,走向科学前沿,归国后又回复旦任教。如今他致力于AI for Science,用AI算法构建细胞及人体组织数字模型,用于(yòngyú)新药开发。“为什么AI那么重要?”他解释,因为在现代科学框架下,数据驱动的实验和观察(guānchá)能帮助研究人员建立更精确的模型,大大(dàdà)加快了科研(kēyán)的进程。“AI for Science的驱动下,不久的将来(jiānglái)我们(wǒmen)人类也许有希望活到120岁,这就是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,期盼这一天的到来!”谈及科研工作(kēyángōngzuò),他最后心潮澎湃地大胆预测道。 “复旦创业人(rén)股票基金”启动并发布捐赠计划 当天还启动了(le)(le)“复旦(fùdàn)创业人股票基金”,并发布了捐赠计划。为(wèi)倡导校友反哺母校,支持学校创业文化建设,蔡彤、汪新芽(xīnyá)、江岳恒、郭振荣、杨进五位复旦企业家带头发起“复旦创业人股票基金”。五位基金发起人将分别捐赠1000万元人民币或等值有价证券,组成(zǔchéng)5000万元的发起基金,并继续联络筹措,按照1亿元目标完成首期捐赠计划。 不久前,“复旦源”文化育人功能区启用,建成“一源六馆”新格局,全球校友(xiàoyǒu)(xiàoyǒu)返校的大本营——校友馆便坐落其中。据复旦大学常务副校长、复旦大学校友总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许征许征介绍,“复旦源”内涵(nèihán)建设项目公募活动持续得到校友与复旦之友的积极支持(jījízhīchí),如今已有近700人次参与捐赠。公募活动将(jiāng)持续至(zhì)9月,诚挚邀请全体返校校友积极参与,每个班级都能发起“一起(yìqǐ)捐”,携手共筑“复旦源”。 据悉,校友返校日当天,复旦大学校友总会为秩年返校校友们精心准备了一个内含13件专属(zhuānshǔ)纪念品的(de)返校大礼包。
复旦四校区开放迎全球校友返校,“复旦创业人股票基金”启动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